首页 世界名瓷德国梅森正文

温润之美:欧洲古典装帧小展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我认识这么一个人,年轻时到德国学习历史和艺术史。他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西洋古书,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德国留学十年,他跟着古书商四处觅书,2000年回台湾时,竟一同带回了3000多本古董书,并决定开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就是台湾第一家西洋古书店——“家西书社”。这不仅仅是一家古书店,更是一座“时光隧道”。

走进书店,像是穿越回18世纪的欧洲:墙上挂着西洋画作,展柜陈列着瓷器和雕塑,古董书柜中整排的烫金书脊,在水晶吊灯的照射下闪着亮光。你可以从书柜里取出一本古董书,坐在典雅的书桌旁慢慢翻阅。你坐着的红木扶手椅,据说是玛丽皇后的御用工匠Dupain制作的…….时间真的在这家古书店倒流了。

刘兴华,他就是这家书店的主人,二十多年的时光,大多在这里度过:经营书店,翻译,写作。在实体书店式微的年代,经营古书店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开店的头十年,从德国带回的3000本古书,只卖了100本。

看来,唯有对书的真爱,才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吧。

什么是古书?古书的版本,插图,版画,装帧美在哪里?为了推广西洋古书之美,刘兴华时常举办讲座,向大家介绍西洋古书的各种知识;还去大学演讲,给学生讲述什么是摇篮本,古腾堡圣经的印刷工艺……

最近他又策划了一个小小的装帧展览:温润之美—西洋古典装帧小展

去年年底,他给我发来这张海报,图片中的皮革精装书,果然是温润典雅啊。

只可惜,我不能前往,只能拜托他多拍一些展览的图片给我。 前些日子,展览结束了,他如约给我发了图片。隔着屏幕,我一张一张欣赏着这些美丽的书籍,心中充满着感动。

这也算是爱书人之间,无声的交流吧。


经得他的同意,我整理了一些图片,配上刘兴华的文字解说,和大家一起,线上看展吧。

希望这个小小的展览,也能给你带来温暖和感动。

展览现场,也按照他的古董店的样子摆设:复古吊灯,古董书柜,雕像…..竟像是一间小型博物馆。

不过,和博物馆展览不同的是,这次展出的古书,家具,雕像瓷器,都可以亲手触摸:你可以拿起一本古书,抚摸皮革封面,一张张欣赏精美的插图。

配合着展览,还有相关的讲座,大家可以一边欣赏着古书,一边聆听着每本书背后的故事。


【每本书都有它的故事,让我们在刘兴华的文字里,一起欣赏书籍之美吧】

【縮影中國,大清帝國工藝服飾選】

(La Chine en miniature, ou Choix de costumes, arts et métiers de cet Empire)

作者:BRETON DE LA MARTINIERE(1777-1852)

年代:1811年

尺寸:16开(13.8✖️8.8cm)

酒红色条纹摩洛哥山羊皮花饰烫金装帧,大理石纹纸内衬,三侧书缘烫金,第一册书背下缘有 relié par Simier(Simier 制)烫金字样。蝴蝶页有 Baron de Mackau 的藏书票。活字印刷与铜版手绘上彩。书中 79 张插图以铜版刻制印行后,再手绘上色。

这套1811年出版的【缩影中国,大清帝国工艺服饰选】(La Chine en miniature, ou Choix de costumes, arts et métiers de cet Empire),装帧处理便是新古典主义的时代产物。这是装帧师何内·西米耶(René Simier, 1772-1843)的作品。

1798年,他退伍后,便投入装帧制作,很快展露头角。1809-1812年,他成为拿破仑第二任妻子皇后玛丽·路易莎(Marie-Louis, 1791-1847)的装帧师。

随着拿破仑帝国垮台,西米耶继续自己的事业,开创出新的风格与技法,在波旁复辟(Restauration, 1814-1830)时期,结合烫金与压花的装帧技法,引领风潮,成为国王路易十八(1755-1824)的装帧师,见证从新古典过渡到浪漫主义这段时期的书籍装帧制作。

【缩影中国】4 册应是在 1811 年完成的装帧作品,当时西米耶仍为玛丽·路易莎服务。

他所采用的手法,却是另外的装帧师波伽里恩(Jean-Claude Bozerian, 1762-1840)开创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又称波伽里恩风格。在书封的边缘,透过粗细不一的烫金线条构成饰框,再在其中填入各式烫金花样,在书背处,以如繁星的细点与花饰填满竹节隔出的部位。波伽里恩的风格为当时的拿破仑王室喜爱,西米耶自然受其影响。

大部分的图像乃是根据法国政府官员贝当(Henri Léonard Jean Baptiste Bertin, 1719-1792)的素描收藏制图。这位贝当是位中国迷,曾赞助两位中 国天主教徒来法国学习数年,也支持耶稣会的中国传教运动。他相关的中国图像收藏,看来出自两位英国艺术 家梅森(George Henry Mason, 1770 - 1851)和英国瓷器威廉・亚历山大 (William Alexander, 1767-1816) 之手。梅森曾到过广州,出版过【中国服饰】(The Costume of China, 1800)和【中国刑罚】(The Punishments of China, 1801)两本脍炙人口的插图书籍。

威廉・亚历山大马戛尔尼曾随同使团访问中国,留下许多水彩画作,记录了 18 世纪末清朝城乡官民的风貌。书中的插图刻制细腻,上彩师傅手法高明,色彩层次多变,让此书的美学价值大增 。

这套书曾被巴黎古书商 Pierre Chrétien 经手过,亦被法国政治家马考男爵 (Ange-Ferdinand-Armand, baron of Mackau, 1832 - 1918)收藏,他是法国海军军官马考 (Admiral-Baron Ange de Mackau, 1788-1855)之子。

他父亲马考男爵安格·雷内·阿曼德在担任海军和殖民地大臣期间所促成的马考法,奠下法国废除奴隶制的基础。

【诗句与令人发笑的诗:犹太诗】

(Versets et vous riez - poèmes juifs)

作者:ANDRÉ SPIRE (1868 – 1966)

年代:1908年

尺寸:8.8✖️19.8cm

宝蓝色摩洛哥山羊皮,新艺术风格压花烫金精装,上侧书缘烫金,大理石纹纸衬页,扉页压花烫金边条,下方有 bound by Zaehnsdorf 烫金字样。

这本诗集当初限量九本,可能是作者的纪念作品。

蔡恩斯朵夫 (Zaehnsdorf)装帧工坊的新艺术手法装帧,可以推测怀有某种传世珍藏的意图。了解蔡恩斯朵夫装帧工坊的历史,对这本特别诗集现在的样貌,便多了许多额外的想像。

约瑟夫・蔡恩斯朵夫 (Jospeh Zaehnsdor, 1816-1886)于1842 年左右在伦敦创设的装帧工坊,一直由这家族经营到 1947 年,制作出许多杰出的装帧作品。

约瑟夫原在斯图加特与维也纳的装帧工坊工作学习,1837年来到伦敦,获得当时王室装帧师麦肯锡(James Mackenzie)赏识,在其门下学习。

1860 年代,蔡恩斯朵夫的工坊成为伦敦工艺精湛的装帧工坊之 一。1886 年,蔡恩斯朵夫过世,由其子威廉(Joseph William Zaehnsdorf) 继承事业,同时开设装帧课程与展示空间,到了世纪之交,成为英王爱德华七世(1814-1910)与乔治五世(1865-1936)的御用装帧师。

1920 年代,威廉退休,工坊交给儿子尔内斯特(Ernest),二战后,这家知名的作坊出售,几经转手,1988 被伦敦Shepherd装帧工坊收购。(该工坊还收购了另外一家知名装帧工坊桑格斯基(Sangorski & Sutcliffe) )

诗集的作者安德烈・史皮尔(André Spire, 1868 – 1966) 是法国诗人及作家。

他出身犹太家庭,1894 年通过考试进入法国法国最高行政法院 (Conseil d'État)。然后几个月后, 屈里弗斯事件 (Affaire Dreyfus)爆发。犹太裔军官阿弗列·屈里弗斯(Alfred Dreyfus,1859 – 1935)。

法国社会因此爆发严重的冲突和争议,同时激起大众的反犹太运动。

(【詩句與令人發笑的詩:猶太詩】的原始紙書封,1908年出版。)

安德烈.史皮尔为此和当时反犹太报纸“自由文字”(La Libre Parole )的一名专栏作家决斗,因为对方宣称在最高行政法院中的犹太人,不是因为优秀,而是透过不法手段得到职位。决斗中,他伤了手臂。 1896 年,他和一名天主教同事创办了“访客协会”(Société des Visiteur),致力帮助无业、生病及受伤的工人,并与多名社会主义者相善。之后亦转任劳动部及农业部。

1902 年,他受劳动部委托调查英国工人的劳动状况,深入了解了伦敦白教堂(Whitechapel)地区东欧犹太移民的情况。

1905 年,他在“双周笔记”(Les Cahiers de la quinzaine)期刊中发表诗作〔令人发笑的诗〕(Et vous riez ! ),表达对工人运动某种程度的不满。这首诗便收录在【诗句与令人发笑的诗:犹太诗】这本诗集中。

自此,他对自己的犹太国族认同越趋强烈,主张犹太复国主义,并加入犹太领土组织(Jewish Territorial Organisation),撰文为此奋战,1912 年,也催生犹太青年协会(Association des Jeunes Juifs)。

1940 年,法国被德军占领,诗人史皮尔被迫流亡美国,在那教授法国文学,1949 年并出版他对诗学的重要研究作品:【诗的愉悦和肉体的愉悦:关于诗作技巧的发展】(Plaisir poétique et plaisir musculaire, essai sur l'évolution des techniques poétiques)。

二战结束后,他回到法国,享寿 98 岁。

【真基督教六卷与天堂乐园】

(Sechs Bücher vom wahren Christenthum)

作者:Johann Arndt(1555 – 1621)

年代:1763年

尺寸:21✖️11.6cm

这本书的装帧反映出德国萨克森州巴洛克风格的特征。

装帧师可能运用当时德雷斯敦(Dresden)刚建成的圣母教堂(1726 -1743 年建成)的建筑元素,在红棕色的山羊皮上,以绘上黑彩的烫金几何条带在书封上隔出十三个对称区块及两个轴心,再以叶纹、卷曲的花纹及星状压花工具,拼合成独特的烫金花饰。

书背部分,五个突出的竹节隔出六个区块,作者与书名位于第二个区块,其他则饰上美丽的烫金压花。书缘三面烫金,同时安置两条铜铸花皮条扣锁,充满古风。

衬页部分,贴上糨糊调制而成的蓝色花饰云纹纸(Paste Paper 糊染纸)。是一件十分难得与令人赞叹的装帧作品。

1517 年,马丁・路德(MartinLuther, 1483-1546)成功掀起宗教改革,基督宗教分裂成天主教与更正教两大系统。

因应这种信仰上的对立,天主教内部进行改革,在属灵生命上持续新,以耶稣会为主的变革运动在十六世纪成为天主教的中流砥柱,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 1491 – 1556)的【属灵操练】一书,借着默想基督的生平,明白神在信徒中的旨意,奠下信徒灵命成长的根基。

在更正教方面,则由约翰・阿恩特(Johann Arndt,1555 – 1621)展开信徒属灵生命的开发,在路德的神学教义的辩论外,另辟蹊径,为路德的信义宗补上敬虔方面的操练。

他的重要作品【真基督教】(Von wahrem Christenthum,1605)及【天堂乐园】(Paradiesgärtlein, 1612)成为信徒生命建造的依据,影响后来德国地区十七世纪兴起的敬虔主义一百多年,他也因此被视为敬虔主义的先驱。

【真基督教六卷與天堂樂園】的書名頁插圖,轉用馬太福音11:28的經文:「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透過圖中俗世的享樂與災禍和登山朝聖的信徒之路做一對比。这部【真基督教六卷与天堂乐园】由更正教神学家亚当・史图恩泽(Adam Struensee, 1708 – 1791)在1763 年编撰,并在当时敬虔主义运动的大本营哈勒(Halle)出版。

除了撰写前言外,史图恩泽亦帮此书配上了 52 张铜版插图,以自己的文字阐释插图真意, 成为信徒每周灵命操练的手册,除了传统的圣经经文插图外,也融入日常场景与不同职业的画面,以贴近信徒的生活。

插图制作的艺术家分别为德国画家与铜版艺术家格林德勒(Gottfried August Gründler, 1710 – 1775)及来自柏林的铜版艺术家史洛恩兄弟 (Johann Friedrich Schleuen & Johann David Schleuen)制作,运用已在德国流行 起来的洛可可风格装饰画面的边框,画面线条亦显得轻盈。

【通灵诗叶】

(Sibylline Leaves)

作者:S.T. Coleridge (1772-1834)

年代:1817年

尺寸:8开(23✖️15cm)

这本书的装帧据书中附上的手稿,为威廉・蔡恩斯朵夫在 1894 年为苏格兰格拉斯哥城的大商人汉米尔顿・布鲁斯(Robert T. Hamilton Bruce, 1846- 1899)制作。

装帧各处皆可见到这位商人的名字缩写 R.T.B.。威廉・蔡恩斯朵夫以十六世纪藏书家让・格罗里埃(Jean Grolier, 1479-1565)偏爱的几何条状饰带发展前后书封的花纹构成,中央压上这位商人的家徽。

马头与铭文 (Ride thro/ Be Crew/ By it we live),象征这位商人的奋发精神,而蓟花图 、案正好说明他的苏格兰出身(蓟花为苏格兰的代表花)。这位布鲁斯也是一位艺术收藏家,他的巴比松画派(Barbizon)与海牙画派作品十分丰富,今天依然收藏在他东昊(Dornoch)今天已成为美术馆的故居中。

基本上,十九世纪以前,西方古典装帧都是一本本量身定做的。

那是装帧这门技艺百花争鸣的时代。到了十九世纪,古典装帧技艺,面对新的出版社装帧与机械装帧的挑战,转向艺术装帧,量少而精,成为收藏的宠儿。

稍微讲究的装帧,往往带着藏书家的气质,也反映出不同时代装帧风格的变化。【通灵诗叶】(Sibylline Leaves)正是其中一本。

(【通靈詩葉】(Sibylline Leaves)中的〔古舟子之詠〕一詩開頭)

这是英国著名诗人、哲学家与评论家柯立芝(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自己编制的诗选,收录了他过去与新发表的诗作,而让这部诗集不同之处,便是他著名的长诗〔古舟子之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的定稿收录在其中。

然而,这部诗集还有更为别致的身份烙印,是当时苏格兰商人与艺术收藏家汉米尔顿·布鲁斯(Robert T. Hamilton Bruce, 1846-1899)的藏书。

英国知名的装帧师蔡恩斯朵夫(Joseph William Zaehnsdorf)结合了各种装饰花纹与这位藏书家的家徽,留下独一无二的作品。这里,展现的不只是装帧技艺,也是藏书家对自己藏品的尊重,那是一种文化素养。

【头像绘:日本彩色木刻中的肖像】

(Okubi-E: Porträts im Japanischen Farbholzschnitt)

作者:Rose Hempel (1920-2009)

年代:1964年

尺寸:32✖️44cm

瑞典装帧师 Wolfgang Bremer 制作特殊装帧。Wolfgang Bremer 善于运用皮革拼 贴与重复压花,营造华丽但仍简洁的效果,在橘红色的摩洛哥山羊皮书封上,装帧师运用相近的红棕色系皮革拼贴,完成这部独特的作品。

(精细的贴皮装饰)

这是德国著名的艺术图书出版社 Belser 为日本浮世绘收藏家为日本浮世绘收藏家所编制的图册,以浮世绘中的头像绘为主,选出十二张 知名浮世绘艺术家的作品,并请东亚艺术史家 Rose Hampel 撰写介绍文字。

十二张作品以精美的多色印刷印制,再浮贴在纸页上,实为精致的图册书籍。

【赫洛与勒安得耳】

(HÉRO ET LÉANDRE)

作者:Alexnadre de Querelles (18 世紀後半葉 – 19 世紀中?)

年代:1801年

尺寸:29✖️22cm

十九世纪初古典风格棕色牛皮装帧,前扉页下方有装帧师 DAVID 的烫金名字。这位在扉页有烫金签名的装帧师David,采用因另一位十八世纪知名的法国装帧师杜萨伊 (Augustin Duseuil, 1673-1746)而风行一时的杜萨伊风。

(扉页极为细小的装帧师签名:DAVID)

以简洁的烫金框线构成书封的装饰结构后,再在内框四角饰上花瓶花饰。

书背五道凸起的竹节中,则饰有狮鹫(Griffin)的头部装饰图像,前后扉页的饰边将外部运用过的主题,以更具体的花饰呈现出来,两头完整的狮鹫相对护着一只花瓶。

这个源自古埃及的传说动物狮鹫,在西方一直是尊贵与力量的象征,拿破仑远征埃及 后,再次在法国成为新的时尚。

至于花瓶本是古典主义中常被运用的元素,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崇古时期,则是基本的装饰图案。这位装帧师以这些花饰精心打理此书,自有一股尊贵奢华,符合拿破仑执政时期流行的帝政风格(Empire Style)。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藏书市场急剧萎缩,原本书市的主要客户:贵族阶级,不是避难乡间,便是行事低调,不再招摇。

旧王朝时期的造型艺术销声匿迹,不过随着政治与社会的快速变迁,新的风格亦相应浮现,从督政府时期(1795-1799) 转化到拿破仑的帝政时期,可以见到满怀帝国美梦的法国,在拿破仑埃及远征 (1798/ 99)与古罗马帝国中,找到了相应的艺术表现典范。

这本书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个绝佳出版例子。

赫洛勒安得耳是一则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讲述一名爱神的祭司赫洛与爱慕她的男子勒安得耳的爱情悲剧。当时赫洛的神殿位于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端,勒安得耳的家则在海峡的亚洲端。因为相恋, 勒安得耳每晚都泅过海峡与赫洛相会,赫洛燃起火把为勒安得耳指引方向,但在一个暴风雨夜,火把被吹灭,勒安得耳溺水而死。第二天早上,赫洛在岸边见到勒安得耳的尸体后,跟着跳水殉情。

(法國彩色銅版藝術的最後一位大師德布庫為此書製作的彩色銅版)

此书可以成为这时期最被推崇与珍藏的书籍,还有一个因素,便是法国彩色铜版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德布库(Louis Philibert Debucourt, 1755-1832) 为此书制作的书名页的蚀刻插图与八张彩色铜版。

因为,此类精致的彩色铜版随着贵族阶级的瓦解,而寿终正寝,这本书中的八张作品,可说是这个版画类别最后的见证。

【魔法新郎】

(Le marié magique)

作者:J.C MARDRUS(1868–1949)

年代:1930年

尺寸:24✖️29cm

活字印刷与模版上彩,使用 Arches 高级水彩纸。装饰艺术(art deco) 帧,衬页下方有女装帧师 MAROT-RODDE 烫金字样。

法瑞藏书家协会(Société des Bibliophiles Franco-suisses)发行此书,结合了当时两位对近东文化有密切关系的作家与雕塑家, 限量印制了125 册。

这本是其会员,法国企业家艾米尔・舒纳(Emile Chouanard, 1861-1930) 委托当时知名的装饰艺术 (art deco)装帧师露易斯・马罗(Marot- Rodde/Louise Marot)量身打造。

她以黑色与红棕色皮革镶嵌出书封的几何结构,再搭上红色皮革烫金饰条与珠玉般的银色细点,画龙点睛,造型看似简洁,却带有难以言喻的韵味。

装帧师露易斯・马罗在巴黎艺术与平面设计高校(l’École supérieure des arts et industries graphiques)毕 业,在自己独立从业之前,亦跟随装帧师佩德鲁斯・鲁邦(Petrus Ruban)学习。

1925年,露易斯・马罗在装饰艺术展中获得银牌,并在 1920 年至 1936 年间制作出许多别致的装饰艺术风格装帧,奠下她在装帧艺术类别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法国医生与诗人尚-查尔斯・玛尔杜 鲁斯(Jean-Charles Mardrus, 1868 – 1949)至今为人称道的事, 便是他从阿拉伯文将《一千零一夜》 一书翻译成法文,并分别在 1Royal Albert898- 1904年出版。

1923 年,英国诗人马特斯(Edward Powys Mathers, 1892 – 1939)再透过这个法文版将《一千零一夜》译成英文。1926 – 1932 年,玛尔杜鲁斯的译本 《一千零一夜》发行新版。

二十世纪的大作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1871 – 1922) 在自己成名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还特别提到玛尔杜鲁斯的《一千零一夜》译本。

玛尔杜鲁斯生在埃及开罗,来自亚美尼亚的天主教家庭,最后定居巴黎。因为自己的身世渊源,他对近东文化涉入颇深,在翻译《一千零一夜》时,纳入了许多他自己的材料,与今天的版本有所差异。据他宣称,他的版本来自一份不为人知的“突尼西亚手稿”,而这份看来是他杜撰的手稿,未有其他人见过。

和今天《一千零一夜》版本相比,玛尔杜鲁斯的译本多了许多应该是他自己创作的同性恋情节,混入《一千零一夜》原本即有的这个主题。

这部【魔法新郎】选录了玛尔杜鲁斯【一千零一夜】译本中的故事,配上了法国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e, 1861-1929)42幅水彩插图,再由长于模版印制的法国版画师尚‧叟德(Jean Saudé)以多块模版还原布德尔的水彩颜色与笔触,制作出这套精美的插图书籍。

托万·布德尔原是雕塑家罗丹的助手和学生,早年作品多模仿其师,后来研究古代东方和中世纪艺术,确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气磅礴的装饰性风格。

他知名的学生包括瑞士雕塑家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与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魔法新郎》一书是布德尔晚年的作品,水彩笔触随意奔放,以图象重构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均由刘兴华拍摄,版权©️“家+藝術”

因为内容太多,线上展览只选取了部分装帧和版本都上乘的书籍展示和介绍,

更多内容请移步 https://home-plus-art.com

缘起:从藏书的朋友那里多次听说“刘兴华”这个名字。每次说到他,朋友都是满满的崇敬。后来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刘老师,时常通过网络请教他一些西书版本和版画的问题。直到去年夏天,我才第一次见到真人,高高瘦瘦,戴着眼镜,说话儒雅。刘老师听说我要到国家图书馆教“欧洲古典装帧”,就赶紧报了名,抛下书店的生意,从台湾飞到北京。他说,爱书藏书卖书这么多年,这次想学一学一本精装皮革书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虽然课强度很高,每天十小时的高强度学习,但是快六十岁的刘老师竟也坚持下来了。有时候他午饭也不吃,还在坚持练习,下午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喝一杯咖啡之后又继续。刘老师学识丰富,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都精通。有学生带来自己的珍贵藏书,请他鉴定。往往看一看书里的插图版画,用手轻轻触摸凹凸的线条,他就能说出是什么工艺的版画,第几版的印刷。还有藏书家带来摇篮本,他翻看几页,就开始给大家讲解说书的内容,版本和印刷工艺……到最后,来学装帧的同学们都追着他叫刘老师,时常拿着书去请教他。哈哈果然,他是那次课程中最后一个完成装帧的“老刘同学”了。

(“老刘同学”的装帧作品:一本装饰独特的皮革精装书)

刘兴华著作《阅读欧洲版画》《书世界.第一集》

家西书社改名为“家+藝術 ”,除了经营西洋古书,还经营西洋古董,版画,雕塑等……

网站:https://home-plus-art.com(可以在网站上读到刘兴华关于古书版画,西方艺术史的诸多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分享转发,欢迎留言。

本文所有图片和文字版权归“家+藝術“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版权。

------ THE END 正文结尾 ------

往期文章:

发点11-12月份图片

皇室授权的瓷器品牌有哪些?

永远让人惊艳、惊讶的英国皇家瓷器AYNSLEY (安兹丽)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欧洲第一瓷---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的前世今生

Meissen's Gold X form系列 茶杯,茶托 & 甜点盘

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