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弗勒想复制中国花瓶,却一不小心烧出了欧洲陶瓷复兴


扫描微信二维码咨询

在收藏西瓷的进阶阶段,我们注意到了一种特殊的工艺,法语叫做pâte sur pâte。这是颇有层次的釉下彩,在彩色表面上添加白色或有色的浆,使得浮雕和透明度非常微妙。后来与一些法国塞弗勒大藏家交流,知道这个技术起源于一场“事故”,并且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决定下重金买一个回来研究。

这是一个1876年制作与描金的塞弗尔pâte sur pâte顶级工艺花瓶。正面中国的蓝鸽鸲,背面两只蝴蝶双宿双飞均为pâte sur pâte,树枝为釉下彩工艺。

最为惊叹的是蓝冠鸟的渐变颜色、瓷浆的厚度及透明度,笔者猜测至少堆砌了五层瓷浆。这是目前笔者所见的塞弗勒花瓶工艺里最佳之作,也将成为本人今年最佳藏品之一。

pâte sur pâte“堆浆”与国瓷的“堆白”

许多人将pâte sur pâte译为“堆白”,但它与“堆白”却是完全不同的工艺。堆白是俗称的填白,是釉中彩或者釉下彩的一种。先在制好的瓷坯上,以浑浊的白釉堆塑,画出图案的主体纹样,然后入窑进行第一遍素烧,素烧后取出,再施以各种色釉,二度入窑,高温烧制则可成型。堆白瓷起源于元代,清代雍正时期为鼎盛,作品更为精致。

清中期 青釉堆白花蝶双耳花瓶(图片来自网络)

Pâte sur pâte 技术,字面意义就是粘土上贴粘土。通俗来讲,是在釉面上贴上数层湿滑的瓷浆(液体粘土)装饰层。在原始瓷瓶的主体上“涂抹”几层液体糊状物,其表面始终保持湿润。每一层瓷浆用专业的画笔刷过之后,必须先干燥,然后再涂上新的层次;同时设计,切割和抛光,逐渐形成一种半透明和透明效果。笔者认为堆砌作画的“瓷浆”与“白釉”是 pâte sur pâte 技术与国瓷的“堆白”最为不同的部分。其次可以用颜色来进行区分,“堆白”仅仅只有白色,pâte sur pâte不仅有白色,还有彩色。

塞弗勒博物馆的白色“堆浆”巨型花瓶(笔者摄)(为与中国的“堆白”技术区分,笔者将pâte sur pâte翻译为“堆浆”)

塞弗勒“堆浆”pâte sur pâte历史

19世纪中期,塞弗勒的一位艺术家试图复制一个中国花瓶时,“堆浆”技术诞生。这种技术非常复杂,需要浆的高烘烤温度,这就是它如此精致的原因,因为颜色背景必须能够支持这种烧制。它甚至是19世纪欧洲陶瓷复兴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改变了彩绘陶瓷表面的传统处理方式。

“堆浆”技术是在1862年成为伦敦世界博览会的焦点,塞弗勒展出四个一系列Bertin花瓶,装饰于1859年至1860年,主题为四季,制作者是Leopold-Jules-Joseph Gély(1820-1893)。

其中的两只“春夏”花瓶(图片来自网络)

1850年到1897年间,Gély的领导下,塞弗勒的“堆浆”艺术得到很大改善,不仅成为流行,直至成为一门艺术本身。其次是Marc-Louis Solon,但是Solon在1870年代为了逃离战争游至英国,最后在明顿(Minton)瓷器工厂工作,明顿当时以塞弗勒瓷器为模型,制作了不少非常相似的 pâte sur pâte 瓷器。有资料提到这项技术后来传至美国,但笔者还未找到在美国制作的工厂以及艺术家,猜测可能是Marc-Louis Solon的大儿子Léon-Victor Solon,也是明顿的新艺术风格艺术家,移民到美国后带去。

千古绝唱

实现这一技术颇有难度,对瓷浆的要求非常之高,太干则容易皲裂,不易附着,太湿则浑浊,不易成画,更显示不出层次,制作的每个工序一旦出现纰漏,这个作品就无法成型,只能废弃。“堆浆”技术仅在非常大的工厂有生产,诸如塞弗勒、梅森和明顿才能够承担这项工作的高昂成本。而当这些优秀的艺术匠人离去,这项技术成为绝唱,已经没有一个工厂再生产。应用这项技术的最佳作品均在今天的各大拍卖以极高的价格成交。

1857年的塞弗勒“堆浆”花瓶

“堆浆”技术最娴熟的两位艺术家及其风格

前文提到的两位优秀的艺术家, Leopold-Jules-Joseph Gély(1820-1893)和Marc Louis Solon(1835-1913)是当年在塞弗勒掌握这门技术最娴熟的雕塑家。

Gély 是使用“堆浆”技术的先驱之一,这种技术不仅涉及颜色艺术,还涉及透明度。铸模师和雕刻家用瓷浆“涂料”,在连续的层次中构成其图案。Gély的作品通常有着许多自然元素,例如花鸟虫鱼,其中底釉颜色具有远东特色:天青色或者淡雅的粉色系。

珠宝青瓷底带盖小花瓶(笔者摄于塞弗勒博物馆)

来自法国藏家的大钵(笔者摄),装饰着白色大鸟,嬉戏在鲜花和浆果的树叶上,直径56.6cm,高度31.5cm,1865年制作。这个大钵具有中国风图案和独特的尺寸,是个难得的作品。

塞弗勒馆藏孔雀花瓶(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花瓶收藏于塞弗勒博物馆,既是对中国的致敬,也是技术革命。名为“Bertin”的模型创建于1850年,直接来自中国作品。Bertin 这个名字是向路易十五时期的财政总监兼国务卿Henri-Leonard Bertin(1720-1792)致敬,他对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感兴趣,如农业,贸易,丝绸或瓷器生产[3]。这个花瓶的图案也从中国的装饰艺术中汲取灵感。除了青瓷背景,经典的孔雀,花卉和纹饰见证了对这些远东技术的观察和掌握。

除了这个馆藏Bertin花瓶外,我们还搜到一些拍卖会曾经出现过的花瓶,极具中国特色。

1876年制作与描金的对瓶

1866年制作,1867年描金对瓶(图片来自网络)

1880年制作1888年描金将军罐,高度22.8cm(图片来自网络)

1889年青瓷花瓶,35cm(图片来自网络)

1876年,高度34.5cm(图片来自网络)

黑底白鹭花瓶(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位 Marc-Louis-Emmanuel Solon,化名Miles。在塞弗勒工作后,他于1870年搬到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在明顿工作,从此成为明顿 pâte sur pâte 陶瓷装饰技术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风格是肖像,女性剪影,普蒂(艺术表现中的裸体和翅膀的天使),小动物和鸟类。他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绘画以及维多利亚时代明信片的启发。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Solon的“堆浆”画作(笔者摄于拍卖会)

费城艺术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1877-1878年制作的赏盘(图片来自网络)

十九世纪制作的赏盘(图片来自网络)

Solon设计的带盖花瓶(图片来自网络)

遇见“堆浆”Pâte sur Pâte是一场阴差阳错的好运气,除了塞弗勒和明顿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工厂曾经做过这个技术的作品,例如梅森、利摩日以及独立艺术家品牌,如果您有关于它的作品图片及介绍,欢迎与我们分享~

往期文章:

发点11-12月份图片

永远让人惊艳、惊讶的英国皇家瓷器AYNSLEY (安兹丽)

浅谈德国梅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收藏(入门篇)

欧洲第一瓷---德国梅森Meissen瓷器的前世今生

Meissen's Gold X form系列 茶杯,茶托 & 甜点盘

英国皇家道尔顿(ROYAL DOULTON)

梳理一下欧洲主要瓷器品牌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